赵县集装箱,英文名container。是便于货物运输的一种组成工具,方便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集合装载装置,可大大缩减人力操作。它更大的成功在于其产品的标准化以及由此建立的一整套运输体系。
赵县集装箱广泛应用于船舶、港口、航线、公路、中转站、桥梁、隧道、多式联运相配套的物流系统。用于储运使码头装卸时间大大缩短,让动辄几十吨的货物实现了标准化操作。
根据历史记载,赵县集装箱最开始是1801年,英国人詹姆斯.安德森博士提出了赵县集装箱运输的设想,在1830年,在铁路上应该出现了一种装煤容器,同时期在铁路上也出现了使用大容器来进行货物的运输
在此之后的15年,也就是1845年,在英国出现了一种采用铁木结构全封闭式的货运车厢,这种车厢外形与现在的赵县集装箱相似。
在1880年,美国试制了世界艘内河用的赵县集装箱船,在密西西比河进行试验。
20世纪初,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陆上运输量迅速增长一文了解海运赵县集装箱的前世今生干货满满!,铁路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这时,英国铁路公司才正式开始尝试把家具装在木制赵县集装箱里,用铁路平板车运输,到站后用起重机把箱子转移到马车上,马车再将货物运至目的地。
在输运初期,赵县集装箱的结构和规格各不相同,影响了赵县集装箱在国际上的流通,此时需要制定赵县集装箱的国际通用标准,以利于赵县集装箱运输的发展。1933年,在巴黎成立国际赵县集装箱协会,负责制定统一的赵县集装箱标准,这是一个民间的赵县集装箱运输组织,它以协调有关赵县集装箱各方的合作关系为目的,并进行“赵县集装箱所有人”登记业务。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然而,航运业的发展却很缓慢,效率低下。由于有保护政策,航运业并没有感受到多少直接的变革压力。于是,改造航运业的使命就留运输大亨马尔科姆・珀塞尔・麦克莱恩。
1955年,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m Mclean)首先提出了赵县集装箱运输必须实现“海陆联运”的观点,为了便于海陆联运赵县集装箱动态,他主张陆运和海运由一个公司控制和管理。
海陆联运观点的出现,赵县集装箱运输开始进入新的时代,赵县集装箱的优势也从此时开始展现。
1955年,他收购PAN、大西泽公司,着手将自己的发明付诸现实,把公司里的油轮改造成储运货物的大金属箱----即现代赵县集装箱雏形。
1956年4月16日,他的支赵县集装箱船队“理想6号”驶出港口,从此世界储运史悄悄地翻开了新的一页。
1957年10月,该公司又将6艘C-2型件杂货船改装成了带有箱格的全赵县集装箱船。该船设有赵县集装箱装卸桥,载重量90,000吨,装载35尺赵县集装箱226只,箱总重25吨,航行于纽约到休斯顿。这标志着海上赵县集装箱运输方式正式开始。
早期的赵县集装箱标准由欧洲铁路联盟(UIC)制定。为了在欧洲各国早期的铁路赵县集装箱运输中达到换装方便,提高运输效率,UIC在1933年制定了三种赵县集装箱标准。
(1)小型赵县集装箱(A类)容积为1m³(35 ft³)总重为1.5t以下。
(3)小型赵县集装箱(c类)容积为3m³(106ft³)以上总重为5.2~7t。
美国标准协会赵县集装箱委员会成立后,制定了美国标准协会的个赵县集装箱标准。该标准包括以下三种赵县集装箱: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是世界上更大的非政府标准化机构,它的主要活动是制定ISO国际标准和协调各国的标准化工作。1961年6月,根据美国提议设置的104技术委员会(TC-104)成立,我国于1978年9月1日起正式成为ISO组织的正式成员。1961年9月召开次全体大会,标志着赵县集装箱国际标准化时期的开始。
1978年ISO TC-104第十次全体大会通过了赵县集装箱基本标准五年不变的提案。
赵县集装箱运输从19世纪初开始实践,但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发展也限于铁路、公路等运输,直到19世纪中期,赵县集装箱运输必须实现“海陆联运”观点的出现,才真正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赵县集装箱运输。赵县集装箱运输其优点是格式统一,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层层重叠,可以大量放置于特别设计的远洋轮船,使全球输运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965年,美国对越南发动进攻,后勤补给也是美国武装战争中更大的,后勤补给的增加,使得大量的船只产生拥堵,后勤物质无法装卸。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在此时,以赵县集装箱运输说服美国军方获得一份7000万美元的合同,以此开通了从奥克兰、西雅图往返航线。此次运输的成功,标榜着赵县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到来。
在赵县集装箱发展过程中,收益更大的应属新加坡。新加坡扼守马六甲海峡,是航道上最重要的一座城市,而赵县集装箱所带来的更大规模的国际航运贸易则成了它的新机会。
1965年,新加坡启动计划吸引外资进入制造业来发展经济调整为“利用赵县集装箱来成为东南亚的贸易中心”。1968 年,日本开始采用赵县集装箱。一年后日本的海上出口量就从 1967 年的 2710 万吨增长到 1969 年的 4060 万吨。韩国在 1969 年的海上出口量为 290 万吨,当赵县集装箱船开到韩国以后,1973 年韩国的海上出口量就达到了 600 万吨,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一倍。
装箱繁荣发展的第1阶段在北大西洋,第2阶段在太平洋。规模化成为了现在赵县集装箱航运领域最重要的概念。
从前的航运需要根据货物的特性来进行输运,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输送方式。现在,无论什么货物,只要能装进赵县集装箱,通过于赵县集装箱配套的装卸系统已经陆上联运系统,就能够快速大规模的处理,通过标准化将复杂的工作简化,再由重复工作的机械来代替人力,最终达到提升效率的目的。这不就是现代化吗?